<xmp id="scygk"><nav id="scygk"></nav>
<xmp id="scygk"><nav id="scygk"></nav>
  • <menu id="scygk"><sup id="scygk"></sup></menu>
  • <nav id="scygk"></nav>
  • <menu id="scygk"></menu>

    懷孕3個月被前夫打流產,再婚又嫁家暴男:這個女人的教訓,你一定要看

    來源:閑時花開 (ID:xsha369)

    作者  | 劉娜

    首發公眾號  |  閑時花開

     

    “青梅不再,
    竹馬老去,
    從此后,
    我愛的人都像你。”
     
    這其實并不美好,
    而是一種心理魔咒。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01
    失去初戀后,
    她愛的人都像他。
     
     
    她大二時愛上一個男孩子。
     
    其實就是尋常的男孩子,但她很喜歡他。
     
    喜歡他的安靜,喜歡他的優秀,也喜歡他把她抱在懷里的感覺。
     
    他們共度了兩年美好的時光,就像很多大學戀人一樣。
     
    大學畢業后,男孩子考上了研究生,她考上了公務員,他們不在同一座城市。
     
    時間久了,兩個人的溝通就出現問題,總是有很多細碎的矛盾和尖銳的誤會。
     
    她急于解決,他沉默不語。她暴躁不安,他驚恐躲避。她認為他不再愛他,而他果然在心煩意亂中出軌了小師妹。
     
    她一怒之下,果斷和他分手。
     
    他自知理虧,也沒有敢去挽留。
     
    她和他分手大半年后,又談了一個男朋友。
     
    一開始,兩個人相處得還算愉快。
     
    伴隨交往的深入,她發現這個男孩子也是逃避型人格:
     
    遇到問題,除了冷暴力,還是冷暴力。
     
    她受不了,再次選擇分手,并第二次失戀。
     
    再后來,她又認識了兩個男孩子。
     
    甚至和其中一個,還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。
     
    但她發現,一具體到生活褶皺處和情感交鋒時,男孩子就玩失蹤,玩冷暴力。
     
    讓她很是抓狂。
     
    她叫小K。
     
    痛苦的小K,在她媽媽的推薦下,聯系上我:
     
    “為什么我遇到的男孩子,全都是冷暴力的人?
     
    其實和初戀友分手后,我發誓再也不找他那樣的男孩子,結果最后發現,找的還是同類型的人!
     
    是我的眼瞎了,還是冷暴力的男孩子都被我遇見了?”
     
    我對小K說,你先不要著急否定自己,我給你講兩個故事——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02
    前夫把她打流產,
    現任還是家暴男。
     
    第一個故事:
     
    有個女孩子,叫小荷,有學歷,有顏值,在國企上班。
     
    但童年時,因父母重男輕女和計劃生育,小荷12歲之前是被寄養在親戚家長大的。
     
    這種寄人籬下的經歷,讓小荷非常害怕被拋棄,也非常缺乏安全感。
     
    長大后,小荷遇見一個同在體制內的公務員。
     
    男人長得也好,家境也不錯,就閃婚嫁給了他。
     
    誰料想,公務員和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》里安嘉和那樣,是典型的邊緣性人格。
     
    好的時候,人模狗樣,冠冕堂皇,出口成章。
     
    壞的時候,一言不合就打人,而且是狠狠地毆打。
     
    小荷和男鄰居多說幾句話,他都懷疑她勾引別人,就家暴她。
     
    每次毆打后,男人總表現出自責的樣子,跪在地上和小荷道歉:“老婆,對不起,我錯了,我太愛你了,我不想失去你,所以才控制不住打你。”
     
    這話讓小荷在疼痛中很受用:“他打我,是不想失去我。”
     
    畢竟,自幼缺乏安全感的小荷,最害怕的就是被拋棄。
     
    小荷懷孕三個多月時,兩個人因為極小的一件事發生爭執,男人一拳把小荷打倒在衛生間的地上。
     
    小荷流產了。
     
    這一下,她娘家人知道了。她弟弟跑去把家暴男揍了一頓,揚言要到單位、到紀委搞臭他,家暴男才同意離了婚。
     
    離婚一年多后,小荷又遇見了一個男人。
     
    這個男人也在國企上班,不油嘴滑舌,不瘋癲沖動,還沒有結過婚。
     
    小荷和家人都認為,嫁給這樣一個溫和的男子,肯定能過好。
     
    一開始,兩個人的確很恩愛,還生了一對雙胞胎。
     
    誰知道,有了孩子,公公婆婆來幫忙,家里矛盾漸多,經常爭吵不斷。
     
    有一次,兩個人吵架吵得兇時,性格向來溫和的丈夫,竟然一下子把小荷推到門上,磕掉了一顆門牙。
     
    小荷又被家暴了。
     
    小荷之所以被家暴,是因為她和丈夫每次吵架時,她都梗著脖子吼他:
     
    “你打我啊,有本事你打我啊,不打我你不算男人!”
     
    溫順老實的丈夫,被她的挑釁,激發出人性的惡,真的動手打了她。
     
    頭婚被前夫打流產,再婚又遭遇丈夫家暴,小荷的命為什么這么不好?
     
    答案有點出乎意料:
     
    是她自己召喚了家暴。
     
    在第一段婚姻,小荷在前夫長久的家暴中,形成了“他打我,是不想失去我”的有毒認知,并把這種認知固化為“我嫁的男人,都會打我”的底層邏輯。
     
    “我會被男人打”,就成了小荷的潛意識。
     
    在潛意識的操縱下,小荷步入第二段婚姻。
     
    每每遇到沖突時,她的潛意識就會不受控制地鉆出來,直至變成她口中的呼喚“你有種就打我啊”。
     
    在這種誘導中,她果然自證預言——成功地誘惑現任丈夫毆打了她,讓自己再次跌落被家暴的悲慘處境。
     
    很可怕,對不對?
     
    我再講一個故事——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03
    頻繁愛上老男人,
    背后真相很扎心。
     
     
    我有個認識多年的熟人,我們姑且叫她小鷗。
     
    小鷗小時候,母親因病去世,父親很快再婚。
     
    再婚后,父親和后母生了弟弟。
     
    小鷗覺得,父親和后母都只愛弟弟,不愛她,這讓她很受傷。
     
    長大后,小鷗對同齡或者比她小的男子,敬而遠之。
     
    卻對比她年長很多的男子,缺乏免疫力。
     
    小鷗先后多次愛上已婚或離異的老男人,被老男人騙錢騙色,傷痕累累,卻在所不惜。
     
    不了解她的人,認為她怎么就這么犯賤呢。
     
    而了解她身世的人,比如我,總是忍不住為她嘆息。
     
    小鷗長相不差,頭腦聰明,書雖然沒有讀好,但人很會賺錢,找一個年齡相仿的男人戀愛結婚,根本不是難事,何至于30多歲還沉浸于爛桃花里。
     
    但因為僅僅是熟人,人家不主動找我,我也不會指手畫腳。
     
    直到最后,小鷗因為插足別人的家庭,被原配在街上暴打,她才聯系我。
     
    我和小鷗溝通:
     
    “你和所有男人的關系,本質上都與你和父親的關系有關。
     
    母親病逝后,你獨享爸爸的愛。
     
    但爸爸很快再婚,弟弟很快到來,你獨享的父愛不復存在。
     
    加上后母不夠善待你,所以你認定后母、弟弟奪走了你的父愛。
     
    你非常想再次獨享父愛,你一次次淪為老男人的情人,是在尋找父愛和寵溺,試圖得到珍重和善待。
     
    也就是說,你情感的底層邏輯是:
     
    在和老男人的新關系里,改寫童年的命運。
     
    但是,你沒有察覺的一點兒是:
     
    過去的創傷已然是事實。
     
    而你現在的關系,又全部是劣質的爛桃花。
     
    這不僅讓你無法療愈,反而再次陷入一次次被拋棄的命運。
     
    你在反復被拋棄中,不僅沒有得到治愈,反而強化了“果然,最后他們都會像父親那樣拋棄我”的認知。
    你要想徹底走出這種有毒關系,就要承認:
     
    過去只能接受,傷害真實存在。
     
    但你現在已經30多歲,身體健康,容顏姣好,還能賺錢,完全可以當自己精神的父母。
     
    你照顧內心的小孩,愛她,呵護她,保護她,善待她,肉體到靈魂對話她,像父母對女兒那樣對待她。
     
    而后,你會遇見良緣。”
     
    兩個故事到此結束,我們回到文章開頭小K的問題上來——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04
    一朝被蛇咬,
    十年找井繩。
     
     
    “青梅不再,竹馬老去,從此后,我愛的人都像你。”
     
    這聽起來很美好的詩句,曾經風靡全網。
     
    其實,這是一種心理魔咒:
     
    沒有誰和誰是完全一樣的,而后來者也不希望是過去人的替代品。
     
    反復愛上同一類型的人,還反復受傷不得善終,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,要治。
     
    小K和初戀分手后,愛上3個男朋友,每一任都是初戀的翻版,都有冷暴力的傾向,最后都讓她陷入絕望。
     
    那么,小K走進了怎樣的心理誤區呢?
     
    準確地說,她、小荷、小鷗這類女孩子,需要走出怎樣的心理誤區呢?
     
    第一個心理誤區:
     
    一朝被蛇咬,十年找井繩。
     
    老話說: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井繩”。
     
    現實的真相是: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井繩。”
     
    因為被蛇咬的痛感太強,形成了鮮明的創傷記憶。
     
    這種創傷記憶,會引誘我們不斷尋找和蛇相似的井繩,并在焦慮和恐慌中去證明:“你看,我真的會被蛇咬。”
     
    真相呢?
     
    真相是,井繩,并不是蛇。
     
    失去初戀后,小K愛上的其他男孩,一開始并沒有冷暴力,他們并不是她的前男友。
     
    是小K的咄咄逼人,讓他們學會了逃避。
     
    和前夫離婚后,小荷的現任也并不是家暴男,也很愛小荷。
     
    是小荷的反復叫囂,讓現任變成了施暴者。
     
    小鷗愛上的老男人,沒有一個真的愿意給她當父親,他們都是騙她的錢和色后,溜之大吉。
     
    是小鷗陷入了“尋找父愛”的情執里,給他們傷害她的機會。
     
    “你心上有鉤子,別人才能在上面掛東西。
     
    你眼里有蛇,才會把井繩當作蛇。
     
    你之所以在熟悉的味道里,跌落進同一條河里,是你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把自己定位為受害者,且對被虐上癮。”
    要想走出來,就要看見——
     
    第二個心理誤區:
     
    別在新的關系里,尋找舊的人。
     
    受傷的女孩子們,之所以一次次愛上看似相同的人,本質上是她們想在嶄新的關系,救贖過去的自己。
     
    但,往事不可更改,只能被接納,被安放,被理解。
     
    所以,對疼痛過往的最好態度是:
     
    承認過往的傷害,承認自己的確曾經被忽略,被欺侮,被辜負。
     
    然后,帶上疼痛的自己,和自己受傷的那部分共處、對話和交流。
     
    并堅定不移地往前走,走正路。
     
    往前走,會經歷更多嶄新的人與事。
     
    這些嶄新的人與事,會給我們創造嶄新的體驗,也會賦予我們新的能量。
     
    新的體驗和能量越多,過去的傷害和故人就越小。
     
    而改變,本質上就是創造新經驗,替代舊認知。
     
    走正路,因為只有走正路,愛良人,才能在健康的關系里,得到正向的加持。
     
    才會讓我們在被看見、被認可的喜悅里,得到夢想的安全感和成就感。
     
    所以,在嶄新的關系里治愈過去的自己,本質上不是把眼前人復制成過去的人,而是在不斷向前不斷做事中,遇見嶄新的自己。
     
    “我”變,磁場才變,能量才變,他人才變,世界才變。
     
    最后——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05
    不要怕,
    幸福很快來敲門。
     
     
    我和文章開頭的那個姑娘小K溝通多次后,聰慧的她漸漸明白:
     
    沒有誰是誰的替身,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自己。
     
    遇到問題,咄咄逼人,焦躁恐嚇,情感綁架,只會讓愛人退避三舍。
     
    只有學會溝通,學會交流,學會換位思考,學會表達需求,學會看見對方的需求,才能在共同面對中,把問題當作成長的禮物,才能在修行中才能得到福報。
     
    后來,小K又遇見了一個男孩子,研究生學歷,門當戶對,性格也溫和。
     
    她把他當作嶄新的人來對待,并用真誠和勇敢來愛他。
     
    他們結了婚,并生了孩子。
     
    他們會永遠幸福嗎?
     
    沒有誰能保證。
     
    但只要我們安撫了過去的創傷,擁抱了疼痛的自己,跳出了受害者陷阱,知道眼前人并非過去人,敢于創造新的經驗,鍛造新的自己。
     
    那么,就不會再害怕。
     
    而不害怕,幸福就會來敲門。
     
    是的,親愛的,你不會踏進同一條河里。
     
    不僅時光和河水已改變,你也不是原來的你。

    作者簡介:劉娜,80后老女孩,心理咨詢師,情感專欄作者,原創爆文寫手,能寫親情愛情故事,會寫親子教育熱點,被讀者稱為“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,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”。

    版權免責聲明:本站除成功案例之外,部分文章內容轉載于互聯網,本站對文章內容觀點保持中立態度,僅供網友學習交流之目的,如有侵權,請原創作者持相關證明聯系刪除。

    ?